IAPA|鲁迅美院版画系本科生毕业作品推介(二)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来源:鲁美版画系PRINTMAKING OF LAFA

 

 


 

 

寄语绘画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

 

时间能让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时间也能使他人分享感悟和愉悦,时间不应该是一种无意义的等待和流逝,时间是宇宙赐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时光。本届绘画艺术学院毕业生在2022年的盛夏之际,迎来了他们毕业作品的线上展览。这届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与时间相伴,与疫情相遇,也与收获相随。疫情的无情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艺术认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疫情的施虐更让我们的学生经历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思想的沉淀,但疫情也锤炼了我们共同的意志,更精准的确立我们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用我们所拥有的艺术精神战胜疫情的伤感;让对疫情的博弈通过时间的洗礼转化成一种可贵的艺术感知,因而在你们的作品中张扬的是青春的朝气;显现的是时代新人的敏锐判断;反映的是栋梁之材的责任与担当。你们把熟悉的现实生活通过作品的艺术创造变得焕然一新;你们让个人丰盈、复杂的内心转变的无比的强大和高尚;你们用当代的视觉语言使自己的艺术之念、理想之所更加自信和宽容。这就是艺术发生的时刻,这也是时代创造艺术高度的时间历程。你们的老师以厚德之行、大美之义与你们同道。“同去相得,同道相成”,你们潜心艺海,启智润心。师生们共同抱朴求真、砥砺前行,以时代初心、用艺术本身这种无声的语言合力吟唱大爱、大美之歌。心中有度,眼中有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你们毕业之际,绘画艺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祝愿你们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祝福你们的青春永远闪光,照亮自己、走向远方!艺术的精神永远都是跨越时间的,精神的传递从来都是穿透时空的,广古寂寥,以待将来!让我们一起致敬青春,毕业骊歌!

            绘画艺术学院院长  徐宝中

                                  2022年6月15日

 

 

 

 

 

前 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2年毕业季如期而至,对于毕业生来说,毕业展意义非同寻常,它是同学们展现研究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不过今年的情况不同于往年,因受到疫情影响教学工作全部采取线上教学方式,毕业展也采用线上展览的形式进行,线上展览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展示平台,会受到更广泛的审视与关注,因此我们更加重视作品的呈现风貌。
今年版画系毕业研究生8名,本科生23名,疫情之下的这一届毕业生,因不能回到工作室,毕业创作无法完全通过版画语言表现,作品内涵能否全面展现出来?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否准确地传达出来?这是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在尝试和适应这种新的实践方式。令人感动和欣慰的是学生们对外界环境的接纳能力和认知能力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空间,虽然创作不能最终落实到版上,但同学们仍然进行了大胆探索,作品的个人表现角度、个人观念的拓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既传承了版画创作的图式语言又创造性地结合了新材料和新媒介。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坚持、真诚和对艺术的追求。经过不懈努力,同学们学有所得,行之能进。同学们将迈出校门、展翅高飞遨游于更广阔的天地,愿你们猛志常在、不断求索、砥砺前行,踏着前行的曙光迎接明日的辉煌!

                                 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
                                     2022年6月7日

 

 

 

 

 

 

 

徐牟骅

XU MU HUA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神隐意境其实是提供了一处秘密基地、一方逃逸路线,是我们疲惫于在现实生活的奔波所编造出来精神世界的自由生活。自然的肌理,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反映各事物其自身独有魅力的痕迹。我对肌理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同事物都有着其独特的肌理,不同人对其有着不同感受与各自的解读,甚至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也解读出不同的意境。

 

 

《 神隐意境之一 》54cm x 78cm 数字版画 2022

 

神隐意境系列作品是我对生活和各种事物、经历的事件的反思和内心感受,并通过我个人极度主观的方式去表达我对这些现象的内心感受,画面的形象与肌理在主观控制下自由组合,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现实形态与空间的限制,使画面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

 

 

《 神隐意境之二 》54cm x 78cm 数字版画 2022

 

运用具象艺术手法和表现性艺术语言表达出一种静谧、神秘意境,通过不同构成、肌理、形象等传递出不同视觉语言和精神内涵,来调动起观者的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从而与作品达成共鸣。

 

 

《 神隐意境之四 》54cm x 78cm 数字版画 2022

 

 

《 神隐意境之五》54cm x 78cm 数字版画 2022

 

 

 

张海墨

ZHANG HAI MO

指导教师:李宝泉、张宝国

 

作品自述

在我的作品中,尽收眼底的万物皆可是“我”,“我”存在于山林、存在于溪流、存在于世间... 当“我”成为万物,便可以与树木共舞、与林兽并肩,这些一吸一呼间的变换,不仅仅呈现在我的作品上,更因为它源于我的脑海之中。

 

 

《 编织 》60cm x 80cm 纸本综合 2022

 

艳丽的色彩化身为世俗的齿轮,不断追逐着我前进,但我想驻足在这世外桃源,短暂的逃离形形色色的人群和虚伪的话语,我更希望在我画中的世界里——“我”非我,我终将载上通往桃源的船舶,那时我不再感到彷徨,而是重构自我,宛若新生......

 

 

《 梦话 》60cm x 80cm 纸本综合 2022

 

 

《 从过到去的现在 》50cm x 80cm 纸本综合 2022

 

 

 

杨万兵

YANG WAN BI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作品自述

我想使用符号形象来进行我的毕业创作,通过互联网对符号形象加以搜集和归纳整理,并用黑白木刻的艺术方式展现。

 

 

《 ☺?!OK。0Ⅰ交¥♥→… 》90cm x 360cm 黑白木刻 2022

 

每幅作品中符号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一个或多个符号象征着什么?其中的乐趣在于每个人对不同的符号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解读,作品中的箭头符号可说明人们在寻找着一种方向指示,金钱符号代表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攀比但却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

符号化的事物形象比比皆是,它给人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的象征性和隐含寓意的无限延展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思维观念。

 

 

(局部1)

 

 

(局部2)

 

 

《 ← ← ← ← ← ←》90cm x 360cm 黑白木刻 2022

 

 

 

商瑞琪

SHANG RUI QI

指导教师:李宝泉、张宝国

 

作品自述

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充斥着过度的人造光线声音颜色等等,给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然会让人们增加主观幸福感和放松感。我的艺术创作是在材料和艺术多元化的影响下通过版画形式进行的艺术实践和研究。寻找植物所展现的自然色彩、实践时的自然印痕,并运用多元化的材料、语言、空间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

 

 

《 倒春寒·四 》35cm x 53cm 纸本综合 2022

 

 

《 倒春寒·五 》35cm x 53cm 纸本综合 2022

 

运用丝网版画的特性加以平面化的方式来呈现,将植物印痕与网版更好的融合。画面通过视觉与知觉的二者结合,结合这些所想我选择自然植物来表现出温和柔软生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希望在不断地实践里探寻绘画艺术的真谛。

 

 

《 倒春寒·九 》35cm x 53cm 纸本综合 2022

 

 

 

黎子龙

LI ZI LO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作品自述

我的毕业创作作品叫《桥》,组合起来为长卷的形式,分为四个部分。创作前期,我的灵感是来源于前段时间的一部电影《金刚川》,这部电影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看着志愿军战士们一遍又一遍地用血肉之躯修补桥梁,我更加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于是我将这一题材运用到了我的创作中,“桥”不仅是志愿军战士们支撑起的实体的桥,更是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人民的添砖加瓦下走向光明和强大。

 

 

 

《 桥 》60cm x 240cm 数字版画 2022

 


 

(局部1)

 

在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我参考了很多中国新兴木刻时期的作品。虽然这次创作非常可惜,没有真正完成木刻制作,但是我依然运用了黑白木刻的语言。鲁迅曾言:“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应该说,新兴木刻从诞生之日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而在今天看来,它仍透射出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在我的创作里,我也有借鉴学习这些新兴木刻作品。

 

(局部2)

 

 

(局部3)

 

 

 

郭鑫

GUO XIN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从小我就对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对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世界非常向往,那个世界在我的想象中是非常辽阔、荒凉、神秘、妖兽肆虐、人类艰苦生存的时代。正逢毕业创作之际,我就想通过纸笔,将这种想象中的场景构建出来,本次系列创作主要通过对现实风景的观察想象,以及远景构图、自然形象、灰色调等元素,运用写实手法,创造出一个辽阔、荒凉、大气磅礴的想象中的上古世界。

 

 

《 上古天地之二 》100cm x 70cm 数字版画 2022

 

 

《 上古天地之三 》100cm x 70cm 数字版画 2022

 

 

 

池祖煜

CHI ZU YU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作品中往往会选择一些元素代表作品背后的含义,我选择自己擅长的元素—石头,如果说石头是大自然不经雕饰而最自然真实的存在,那么我的石头确代表了我孤傲且冷静的内心。


 

《 拥挤 》53cm x 68cm 纸本素描 2022

 

在《拥挤》中,采用一个规整的红色。去代表内心的热情,而剩下更多的,则是神秘。通过叠压,组合,规整与拥挤的碰撞,采用细腻线条,确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石头本身冷静的特性。

 

 

《 连接 》53cm x 70cm 纸本素描 2022

 

在《分散》中,延续《拥挤》中的特点,石块拥挤而确不平整。肌理散落确并不连接。更好的与平静的背景形成对比。更好的体现内心被条条框框所束缚的矛盾。

在《连接》与《间断》中,大面积的重色背景,形式上依然是规整与细碎的组合,注重点,线,面的组合,体现内心各种矛盾心理的连接与间断。冷静与冲动的碰撞。

 

《 间断 》53cm x 70cm 纸本素描 2022

 

 

 

冯炜程

FENG WEI CHE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作品自述

人总是不经意间在现实与内心之间迷失,到底什么是想要的,而想要的真正是需要的吗?这幅作品灵感来源于生活,同样也来自于内心,人生中太多的形形色色,夹杂着太多情绪,能否也能像几何形状一样,给予更直接的表达。作品传达的不仅是内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寄托着内心的独白,寄托着面对人生的态度,更是作者精神上的传递。我们其实也都是普通人,生活中并没有多少观众,我们能做的,是把生活归还给自己,活得像自己。

 

《 梦·境 》200cm x 70cm 数字版画 2022

 

 

 

王传铂

WANG CHUAN BO

指导教师:李宝泉、张宝国

 

作品自述

我所表现的是趋于具象的个体,我喜欢把突如其来的怪诞的形象和有意义的物质去画,让我的主观意识与非现实联系,现实是曲折离奇的,不做梦,只幻想,在实践,偶尔削个梨吃,一切就又是可以触碰到的了.

 

《 不解释的梨一 》55cm x 45cm 纸本素描 2022

 

《 不解释的梨二 》55cm x 45cm 纸本素描 2022

 

 

 

窦婉祎

DOU WAN YI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我的作品共生系列主要想讲述一个关于人类、自然、思想情感、和谐共生的故事。在泛黄的纸张上开启一段似乎被尘封着的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神秘故事。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创造力,构建了人类已知的并赖以生存的小小世界。维护世界的平衡则需要一切和谐共生。就好像树木终将枯萎但在干瘪的枝干旁却能孕育出新的枝芽。生命都在文明的遵守自然界的规律。

 

《 共生·和谐 》53cm x 76cm 纸本素描 2022

 

在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似乎快的要打破这种平衡。越来越高耸的房屋,越来越多种类的汽车、飞机、轮船。它们的出现反而增加了更多被砍断的树木、更浑浊的空气,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似乎岌岌可危,急需做出改善。有时,我们会怀念过往。怀念那个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我们可以慢慢的走,静静的观赏,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人类不应该自顾自的走的太快,打破了平衡最后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

 

 

《 共生·希望 》53cm x 76cm 纸本素描 2022

 

《 共生·自然 》53cm x 76cm 纸本素描 2022

 

 

 

王俞童

WANG YU TO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张宝国

 

作品自述

在大二开始我便开始注意到自身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到自己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在大三的时候身体状况开始下滑,即便到了现在依旧没有好转,这直接导致了我近一年看待不同景色的不同状态和感悟,于是便想用此次创作记录下这段时间的经历。

 

《 二十二.映射 》100cm x 71cm 数字版画 2022

 

在二十二岁这一年的时间里,内心状态跌宕起伏,甚至可以说大起大落,开始有一些悲观情绪影响自身,逐渐理解了为什么在人生最幸福的七个瞬间里,第一个便是大病初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正在经历着人生中重要的转变阶段,即将从熟悉的学校生活步入社会,对未来的一种遐想,未来与现实相互交错。

 

《 二十二.迷离 》71cm x 100cm 数字版画 2022

 

 

 

 


审核:  夏强    梁锐

设计:  边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