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预告 | 观看的极限 · 杨宏伟
原创 海南卫视第1收藏 人人艺文
版画艺术语言延伸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艺术家杨宏伟给了我们答案。他从中国传统的活字印刷术中汲取思路,采用西方木刻版画的技术语言。制作出一个类似于计算机后台一样的庞大数据库。杨宏伟将他们称之为矩阵像素模块,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图像。
2020年8月1日周六20:00本期海南卫视《第1收藏》栏目让我们跟随艺术家杨宏伟一起,展开一场视觉的新体验吧。
艺术家 杨宏伟
杨宏伟
中央美院版画系副主任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 国际版画研究院 副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秘书长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留校任教
200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硕士学位
2014年 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2015年 成为康奈尔大学访问艺术家
201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2020年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访问艺术家
参展经历
个展:
2018年 《观看的极限》筑中美术馆 北京
2018年 《无法命名》爱慕美术馆 北京
2016年 《象·素分析》哥伦比亚大学环球中心 北京
2015年 《象·素分析》 會空间 北京
2012年 《退潮》三地展 空白空间(北京) 白夜艺廊(成都) 华艺廊(广州)
2012年 《硬伤》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8年 《野》空白空间(北京)
2008年 《离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06年 《契----迹》三加三画廊 (北京)
2003年 《杨宏伟彩色木口木刻展》海上山艺术中心 (上海)
2001年 《杨宏伟黑白木口木刻展》海上山艺术中心 (上海)
部分群展:
2018年
《中国之旅-稀克收藏展》(荷兰)
2017年
《国际木口木刻版画及文献展》 中央美院美术馆 (北京)
《燕渡寒潭不留影(苏州)诚品
2016年
《印度双年展》(印度)科钦
《银川双年展》( 银川)
《教学相长-实验艺术年会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5年
《文心内秀》, 苏富比纽约中心 纽约
《神话、叙事、想象——2015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
▼
''''''''''''''''''''''''''''''''''''''''''''''''''''''''''''''''''''''''''''''''''''''''''''''''''''''''''''''''''''''''''''''''''''''''''''''''''''''''''''''''''''''''''''''''''''''''''''''''''''''''''''''''''''''''''''''''''''''''''''''''''''''''''''''''视觉艺术是用眼睛去看,从而形成了''''''''''''''''''''''''''''''''''''''''''''''''''''''''''''''''''''''''''''''''''''''''''''''''''''''''''''''''''''''''''''''''观看'''''''''''''''''''''''''''''''''''''''''''''''''''''''''''''''''''''''''''''''''''''''''''''''''''''''''''''''''''''''''''''''',而''''''''''''''''''''''''''''''''''''''''''''''''''''''''''''''''''''''''''''''''''''''''''''''''''''''''''''''''''''''''''''''''极限''''''''''''''''''''''''''''''''''''''''''''''''''''''''''''''''''''''''''''''''''''''''''''''''''''''''''''''''''''''''''''''''是我从视觉上挑战人们对图像的辨识度,我在艺术观念和语言上不断的挑战极限。 总之, ''''''''''''''''''''''''''''''''''''''''''''''''''''''''''''''''''''''''''''''''''''''''''''''''''''''''''''''''''''''''''''''''观看的极限''''''''''''''''''''''''''''''''''''''''''''''''''''''''''''''''''''''''''''''''''''''''''''''''''''''''''''''''''''''''''''''''有视觉体验、艺术观念、艺术语言等多层的意思在里面。"
——杨宏伟
历时三年,
两万多木块,
数以亿计的刀刻,
雕刻出体现不同灰度的纹路,
杨宏伟将他们称之为“像素模块”。
将各模块组合便产生出了千变万化的图像。
《象·素分析》作品的诞生前前后后有很多的因素,从而也启发艺术家杨宏伟对创作灵感来源问题的思考。他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末,自己大学毕业后在印刷厂做书籍设计的工作经历,由于常使用计算机制版,显示屏上成千上万个像素点吸引了他,杨宏伟便将计算机像素这一最小单位点的概念提取出来。加上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启示,杨宏伟开始了他的庞大、复杂的超高难度创作——《象·素分析》。
杨宏伟的《象·素分析》系列作品并没有将作品的意思直接表达在题目中,而是让观众通过视觉观察自己去体会。
《像素分析一号》创作原图
《像素分析一号》作品
《像素分析一号》是由安格尔的《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与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组合而成。这幅作品是用相同大小的大约838块像素来完成的。在印完肖像之后,所有的像素不做增减,按照另外一个图像的内容来重新排列组合,得到一个新的作品,杨宏伟想用像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中西方的文化与艺术在内部是有连结的。
杨宏伟介绍《像素分析一号》作品
《像素分析八号》以深浅层次的不同,从最小像素到两个像素这样演变来解释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从古典主义、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绘画,到极简艺术。
《像素分析八号》系列图
《像素分析八号》展览现场图
《象·素分析》个展作品《水晶肖像》2015年
50cm x 60cm 亚克力(正面)
《象·素分析》个展作品《水晶肖像》
75cm x 100cm 亚克力 2018年
《象·素分析》个展作品《水晶肖像》
局部 75cm x 100cm 亚克力 2018年
观看杨宏伟的《象·素分析》系列作品,会给人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觉感受。
《像素分析10号》局部
《像素分析 — 历史》500cm x 330cm
油墨、宣纸 2018年
宏观上,我们能够通过像素的组合,看到作品所想描绘的图像内容。同样一副作品,因其具有的多种观赏角度而产生了不同解读的可能。微观上,每一个刀痕都是构成像素的基础,而这样的刀痕便有了一种微观的体验。每一块木块纹路的走向与构成,便形成了像素的细胞。从宏观到微观,两者互相之间有着很多微妙的联系。
《像素山水》 180cm × 116cm*2 油墨、宣纸 2016年
作为杨宏伟的导师,艺术家徐冰曾经评价道:“木刻本身就带着当代的基因,而杨宏伟让传统的木刻和现代复制艺术结合到一起,他的作品是相当引人注目的。
杨宏伟与导师徐冰在交流新作品
杨宏伟与他的学者朋友们在讨论新作品
艺术的当代性不取决于样式的古典或现代,也不取决于何种风格流派,而取决于艺术家如何处理作品与时代现场之间关系的能力。
《文学考古-悟》
左:《窠石平远图》右:《大浴女》
《像素分析六号》232cm × 156cm
木口木刻、油墨、宣纸 2015年
在杨宏伟最近的创作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色彩融入像素之中,用色彩的纯明度与色相本身之间的差别去制造一个画面的两个形象。这就推进了杨宏伟“彩色像素模块”的发展形成。具体的视觉体验,相信很快就会和观众见面。
艺术家 杨宏伟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收看8月1日周六20:00首播
海南卫视 《第1收藏》
微信ID:DYSC2014